10月19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通报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两周年工作情况并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陪审员法〉实施中若干问题的答复》,《答复》对人民陪审员选任范围、连任情形、参审范围、参审规则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和细化。《答复》明确,法官、检察官从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离任后二年内,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法官从人民法院离任后,曾在基层人民法院工作的,不得在原任职的基层人民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检察官从人民检察院离任后,曾在基层人民检察院工作的,不得在与原任职的基层人民检察院同级、同辖区的人民法院担任人民陪审员。《答复》细化规定公民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期间,不得担任人民陪审员。人民法院撤销或者删除失信信息后,公民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担任人民陪审员。从调研情况看,个别地方把“人民陪审员”当成“人民调解员”,有的地方让人民陪审员参与执行、送达、化解信访、执纪、监督、法治宣传等多项工作。《答复》强调,人民陪审员履行的是法定审判职责,不具有送达、执行、接访等业外职能,人民陪审员法的宗旨是保障公民依法参加审判活动,上述做法不仅与人民陪审员制度的设计初衷相违背,还损害了人民陪审员制度的公信力和严肃性。(总台央视记者 李文杰)
相关推荐
- 最高法院:对互联网借款平台形成的借款予以支持的仲裁裁决,不违背社会公共利益,应予执行 13阅读 0评论
- 最高法院:小贷公司通过互联网异地发放贷款,第三方大量受让不良债权并取得网络仲裁裁决,能否申请执行? 26阅读 0评论
- 高院判决:再次明确!登记在子女名下,父母明确表示赠与子女的房产,不属家庭共同财产,可以对抗成立在后父母所负债务的强制执行 53阅读 0评论
- 明确!能否冻结、扣划被执行人的养老金?最高法、人社部的3个答复/复函+案例 59阅读 0评论
- (2025)最高法执监33号:已足额保全债务人银行账户资金,但债务人未申请执行,被执行人仍应承担迟延履行债务利息责任 65阅读 0评论
- 最高院:“工抵房”实质是系工程款债权的物化载体,适用执行异议和复议规定第二十八条 80阅读 0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