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商之源与远古圣贤

来源

商丘日报

一代伟人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告诉世人:“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由此,笔者联想到: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有无外因?倘若有,那是什么呢?

  近年来,笔者学习了商丘专家学者刘秀森、李可亭、李广瑞、岳洪彬、王良田、尚起兴、张学勇、蒋友亮、马媛媛等人对殷商之源在商丘的部分研究成果,眼界大开,受益良多,启迪我穿越历史时空,对远古圣贤的活动轨迹进行了几番梳理,激励我打开了对殷商之源在商丘的另一个思索维度:4000多年前,在夏朝的有仍氏、有虞氏、有穷氏、有扈氏、商族、土方、褒国等10多个方国(方国是由原始氏族部落所形成的小型国家,而夏朝的方国则是指在夏朝时期,各个部落、氏族或地区所形成的具有一定独立性的政治实体)之中,为什么唯有商族(商国)能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又为什么能与夏朝分庭抗礼进而推翻夏朝而建立商朝呢?那当有强大的外因——远古圣贤文化圈助推了商族的崛起。笔者才疏学浅,不揣冒昧,提出这一孔之见,权作抛砖引玉。倘有不妥,尚祈方家不吝珠玉,拨冗雅正。

  远古圣贤文化圈

  史料显示,大约在五千年前,以商丘为坐标,在周围百余公里之内,罕见地形成了远古圣贤文化圈。10多位圣贤,均以自己的美德与功业,仿佛幻化成了闪闪发光的星辰,永恒地照耀着商丘。

  伏羲氏:中国历史传说中的中华民族人文始祖,其形象的显著特征是人首蛇身或龙身。早在战国时期,人们就将人类的许多文明成就都归之于他的名下。根据神话传说,他对中华民族作出了重要贡献。伏羲在典籍中出现较晚,最早追溯至战国中期,散见于《庄子》《管子》《左传》《战国策》。先秦典籍《周易·系辞下传》记载:在远古时代,他君临天下,仰视天空,俯察地理,又根据飞禽走兽的活动变化状态,概括出自然界的阴阳变化之理,创造了八卦,还教人们织网捕鱼、打猎等。如今,在周口市淮阳区有闻名遐迩的伏羲太昊陵,每年春节前后,都有成千上万的群众前去拜谒。

  燧人氏:传说是中国最早发明用火的人,商丘流传着燧人氏发明人工取火的神话。远古时期的商丘,山林连绵,部落首领燧人氏带领众人打猎,用石头猛击野兽,石头跟石头相撞产生火星,引燃了枯枝败叶,火越烧越大,把一些野兽烧死烧焦。大火过后,人们撕吃被烧熟的野兽肉,不再腥臊,味道挺香。燧人氏受此启发便发明了击石取火的方法,造福人类,后人尊之为燧皇。除击石取火之外,还有钻木取火之说。不少史料对此均有记载,《世本·作篇》:“燧人造火”;《韩非子·五蠹》:“上古之世……民食果蓏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肠胃,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悦)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结束了远古先民茹毛饮血的历史,开辟了人类利用自然、征服自然的新征程,开启了中华文明新纪元。如今,商丘古城西南1.5公里处,有规模宏大的燧皇陵,陵前还立有多通歌颂燧人氏的石碑。

  朱襄氏:继伏羲氏、女娲氏之后的我国古代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之一。据传在太昊伏羲氏之后,朱襄氏继承王位治理天下。《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昔古朱襄氏之治天下也,多风而阳气积蓄,万物散解,果实不成。故士达作五弦瑟,以来阴风,以定群生。”如今,柘城县朱襄镇朱堌寺村有朱襄氏陵,寄托着历代人对他的怀念。

  葛天氏:我国上古时代一个部落首领,圣君之一。《初学记》说:“女娲氏没,次有大庭氏、柏皇氏……葛天氏……凡十五世,皆袭庖牺(即伏羲)之号。”《中国通史》记载:大约5000年前,以葛天氏为首的部落酋长将葛藤采集,以晾晒清除外表,提取葛的纤维,编织成布,做成衣服,以代替用兽皮、树叶做衣的原料,解除了因部落兽皮不足而没有衣服挡寒遮羞之急。后又根据族人的渴望,发明了葛天氏之乐。据《吕氏春秋·古乐》记载,演奏时,三人手执牛尾,踏着脚歌唱舞乐八章。《史记·司马相如传》载:“奏陶唐氏之舞,葛天氏之歌,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葛天氏之乐》是中国第一部有文字记载的歌舞,是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重要源头之一。如今,宁陵县石桥镇有古葛国故城遗址,还有葛天氏陵。

  黄帝:古华夏部落联盟首领,中国远古时代华夏民族的共主,五帝之首,被尊为中华“人文初祖”。他以统一华夏部落与征服东夷、九黎族而统一中华的伟绩载入史册。据《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黄帝“迁徙往来无常处”,在“东至于海”的征战奔波中,相传黄帝率部落队伍多次驻扎商丘。

  仓颉:《史记》据《世本》载:“仓颉,黄帝之史官。”西汉《淮南子·本经训》载:“史皇,苍颉,生而见鸟迹而著书,故曰史皇,或曰颉皇。”许慎《说文解字》载:“黄帝之史官仓颉,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初造书契。”传说陪伴黄帝左右的仓颉,曾随黄帝驻扎商丘,搜集、创造象形符号之类的“文字”。至今,在示范区民安街道办事处李大夫村一带,还流传着仓颉为造一个字苦苦思索一夜未果而在双目之下又生出双眼的神话。李大夫庄村尚有仓颉墓、仓颉祠与两株古柏,仓颉祠有“天下文章祖 古今翰墨师”的楹联。《虞城县志》载:“汉灵帝熹平六年(公元177年),仓颉墓前立碑一通,正书古仓颉墓。”李大夫村仓颉墓的存在,是黄帝部落在商丘一带活动的一个佐证。

  颛顼:《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崩,葬桥山。其孙昌意之子高阳立,是为帝颛顼也。”“颛顼……始都穷桑,后徙商丘。”颛顼宁静深沉而有智谋,通达而明晓事理,按照四时季节办事以顺应自然规律,凭借鬼神的名义制定礼仪法度。

  帝喾:黄帝的曾孙。司马迁对他评价极高,赞扬他广施恩泽,不谋私利;见识深远,明白事理;关爱百姓,仁爱而又威严,慈宽而守信义,教导时能因势利导;充分利用土地的物产资源而又能节制使用;态度庄重,品德高尚;治理国家犹如春雨润物,深受天下百姓爱戴。帝喾号高辛氏,如今,商丘古城南25公里处有帝喾陵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高辛镇。

  帝尧:帝喾的次子。《史记·五帝本纪》载:“帝尧者,放勋。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黄收纯衣,彤车乘白马。能明驯德,以亲九族。九族既睦,便章百姓。百姓昭明,合和万国。”他知儿子丹朱不肖,不足授天下,“终不以天下之病而利一人”,而卒授舜以天下,开了禅让的先河。尧去世,“百姓悲哀,如丧父母”。睢阳区娄店镇江庄村的降隆堌堆遗存,乃帝喾分封给其子帝尧的居住地。

  虞舜:名曰重华,黄帝之子昌意的六世孙。他以孝闻名,以诚待人,推行德政,惩恶扬善。他没让自己的儿子商均继位,而禅让给了治水有奇功的大禹。大禹把虞城给了商均作为封地。如今,在虞城县利民镇古城西南1.5公里处,尚有商均墓的遗存。

  帝禹:黄帝之玄孙,颛顼之孙。他聪明机智,能够吃苦,遵守道德,仁爱可亲,言语可信,言行合乎规范,勤勤恳恳,端庄恭敬,堪为众人典范。传说当年商丘一带连年遭遇洪水,原来是一条蛟龙作怪。大禹把面条化作巨大的铁锁链,将其缚住,锁在一口水井里,并运来一块巨石牢牢压住铁链。从此,那条蛟龙再也不能出来兴风作浪了。如今,在商丘古城南门外八关斋院内,尚有一口禹王锁蛟井,向后人诉说着那个遥远时代的历史神话。

  远古圣贤文化赋能殷商之源

  10多位远古圣贤胸怀天下、心忧百姓,在以商丘为核心的地域,或即过位,或居住过,或活动过,用实实在在的高尚言行形成了远古文化圈,孕育起了无比强大的气场,造就了具有巨大吸引力的磁场,积淀起了经久不衰的影响力。

  所谓影响力,一般认为指的是用一种为别人所乐于接受的方式,改变他人的思想和行动的能力。或者说,影响力就是时代某因素或诸因素决定人们意识改变大小的力度。有论者言,影响力是一种工具,用它可以改变一个人乃至世界。成语“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和“孟母三迁”的故事便是一个注脚。

  远古圣贤文化圈的影响力雨露般地滋润了商先公、先王。王亥驯服野牛,首创以物易物的商业活动;相土驯服野马。这些是不是对燧人氏钻木取火、朱襄氏发明五弦瑟、葛天氏发明歌舞和仓颉发明文字等创新精神的传承?商汤礼贤下士,聘用奴隶出身的伊尹当宰相,是不是对帝喾、帝尧、帝舜举贤任能人才观的传承?商汤以仁治国、以宽治民,在连年大旱时“桑林祈雨”,是不是对黄帝推行德政、帝喾勤政爱民思想的传承?

  远古圣贤文化圈的影响力贯穿于商丘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司马迁在《史记》中论及各地风俗时,曾由衷地称赞宋国“其俗犹有先王遗风,重厚多君子”。李可亭等先生撰写的《商丘通史》所附录的“商丘历代名人录”中,有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文学家、哲学家、教育家、民族英雄、农民领袖及近现代的革命家,如商汤、伊尹、微子、惠施、庄周、灌婴、申屠嘉、栾布、戴德、刘熙右、戚同文、王尧臣、赵概、梅思祖、沈鲤、吕坤、杨东明、杨镐、宋权、侯方域、汤斌、宋荦、苏天福、鲁雨亭等等群星灿烂。河南大学朱绍侯先生在《商丘通史》的序言中,赞扬他们绝大多数是“国家级名人”,是“中华民族的脊梁”。

  笔者认为,远古圣贤文化圈影响力第一个爆发期在春秋战国时代。儒家、道家、墨家、名家四大学派的发轫之地均在商丘附近,诸子百家中的老子、墨子、宋子的故里以及孔子的祖居之地均在商丘附近。以商丘为核心,辐射周边,在豫鲁苏皖接合部方圆百余公里范围内,形成了“中华圣人文化圈”现象,影响了五千年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时期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远古圣贤文化圈影响力在商丘进入了第二个爆发期,因为赶上了千载难逢的时代。

  中办、国办下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河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华夏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案》;商丘市委、市政府制订了《商丘市殷商之源文化建设行动方案》。

  这一切的一切,为远古圣贤文化圈影响力在商丘进入第二个爆发期,打开了新视野,开辟了新道路,注入了新活力。

  关乎远古圣贤文化的文字记载、口头传说、历史遗存所蕴含的精神,早已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会在一起,滋润了商丘大地,滋养了商丘人民,点燃了向上向善向美的熊熊烈火,燃成了燎原之势,“商丘好人”现象名满天下。以李学生为代表的“商丘好人”2万余人,其中,16人次荣获全国及省级道德模范或提名奖,43人入选“中国好人榜”,78人入选“河南好人榜”。以李学生为代表的成千上万“商丘好人”,以既有传统美德又有时代精神的形象饮誉神州,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文明建设的新高峰。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殷商文化蕴含着远古圣贤文化的诸多元素,与其一脉相承。故而,殷商文化起源于商丘,根深蒂固,源远流长。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标注来源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告知,我们即时删除。

发表评论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370-7263306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gaogangdou88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17:30,节假日休息
关注微信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微信扫一扫关注我们

关注微博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