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陈德宪
在土地使用过程中,难免会出现权属纠纷,如何解决和处理呢?今天就为大家详细介绍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相关知识。
一、受理主体与管辖范围
(一)管辖机关及分工
1. 县区级自然资源局:负责管辖辖区内单位之间、单位与个人之间的土地权属争议。如村集体与企业之间的土地所有权纠纷,以及国有企业之间的划拨土地使用权争议等重大土地争议案件,都归其管辖。
2. 乡镇人民政府:主要受理个人之间的土地及宅基地、废荒地争议,还有个人与村以及村与村集体之间的争议 。不过,启动这个程序必须要以书面形式申请。
(二)可受理的争议类型
1. 土地所有权归属争议:比如村集体与乡镇集体对未确权地块的权属争议。
2. 土地使用权归属争议:企业主张历史划拨土地权益,或者村民要求确认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况。
3. 因权属不清引发的相邻关系纠纷:像宅基地通行、排水冲突,耕地灌溉范围争议等,但这些需以权属争议为前提。
4. 历史遗留问题:例如土地凭证与现登记冲突,或者撤村并居后土地权属划分争议。
二、处理流程及操作要点
(一)申请阶段
1. 提交材料清单: 申请书:要写清争议双方信息、争议土地位置、四至、面积、具体请求及事实依据。 权属证据:像土地证、承包合同、历史分地台账、划拨文件、生效法律文书等。 辅助证据:现场照片、证人证言(记得附上身份证明)、村委会证明等。 委托材料:如果委托代理人,需要授权委托书。
1. 材料要求:要按被申请人数量提交副本。
(二)审查与受理
1. 审查时限:收到申请后7个工作日内完成。
2. 审查重点:主要看管辖权归属、材料完整性、争议是否属于受理范围。
3. 处理结果:材料不全:会一次性告知补正,补正后重新计算审查时限。符合条件:会出具《受理通知书》,5日内送达被申请人。不符合条件:出具《不予受理决定书》,申请人可在15日内向县政府申请复核,县政府会在30日内作出决定。
(三)答辩与举证
1. 被申请人义务:收到副本后30日内要提交答辩状及证据,就算逾期未提交,也不影响行政机关依现有证据处理。
2. 举证规则:各方要对自身主张承担举证责任,比如主张“老宅基地权属”,就得提供土地凭证或19XX年分地台账。 要是因客观原因无法取证,可以申请管辖机关调取,机关会在15日内决定是否启动调查。
(四)调查与调解
1. 调查程序:会指派2名以上工作人员实地勘查,绘制勘验图、记录四至,还要询问证人、核验证据。对于重大复杂争议,可依职权或依申请组织听证。
2. 调解必经程序:调查结束后必须组织调解,还可以邀请村委会、老干部等参与。如果达成调解,就签订《调解协议书》,写清解决方案,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还能申请司法确认以获得强制执行力;要是调解失败,就进入裁决程序(权属争议)或仲裁程序(承包纠纷) 。
(五)裁决(仲裁)与救济
1. 裁决依据: 权属争议:依据《土地管理法》《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等作出书面裁决。 承包纠纷:依据《土地承包法》第51条、第52条进行仲裁。
1. 救济途径:行政复议前置:要是不服行政裁决,60日内向上一级政府申请复议,比如不服乡镇裁决,就向县政府复议。
行政诉讼:不服复议决定的,15日内向法院起诉;不过承包纠纷仲裁裁决可以直接起诉,无需复议。
三、关键时效与特殊规则
(一)时效: 受理审查:7个工作日(材料齐全的情况下)。 被申请人答辩:收到副本后30日内。行政复议:收到裁决书后60日内。 行政诉讼:收到复议决定书后15日内(承包纠纷仲裁裁决是收到裁决书后30日内)。
(二)特殊规定
1. 回避制度:要是办案人员存在利害关系,像亲属关系,或者曾参与过争议处理,当事人可书面申请回避,机关会在3日内决定并书面告知。
2. 举证责任倒置:对已登记权属主张推翻的一方承担举证责任,比如企业质疑国有土地登记错误,就得证明登记机关存在疏漏。
3. 紧急临时裁定:要是地块面临强占、破坏等紧急情形,当事人可申请48小时内作出临时裁定,比如责令暂停施工、禁止毁苗。
四、实务操作
(一)证据准备要点
1. 优先提交原始凭证:像XX年代土地证,房产证、XX年分地清单,这些原始凭证的效力高于补开证明。
2. 相邻纠纷证据固定:绘制四至标注明确的勘验图,让村委会盖章确认。
3. 证人证言规范:注明证人身份、联系方式及与案件关联性,附上身份证复印件,比如“证人张某系时任村会计,参与XX年分地”。
(二)流程策略
1. 善用调解阶段:通过协商划界、互让补偿等方式快速解决争议,避免复议、诉讼程序拖延。
2. 复杂案件专业化:要是涉及历史遗留问题或证据冲突,建议委托律师梳理证据链。
3. 证据及时固定:争议发生后马上拍摄现场视频、照片,标注好时间、坐标,防止证据灭失。
(三)风险提示
1. 逾期失权:超60日未申请复议或超15日未起诉(承包纠纷30日),裁决就会生效,对方可申请强制执行。
2. 举证不能后果:要是缺乏权属凭证,只有口头主张,那主张大概率不被支持。
五、法律政策依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14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2023修订)第23条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承包法》第51条、第52条
4. 《土地权属争议调查处理办法》(国土资源部令第17号)
5. 《确定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的若干规定》(国土籍字〔1995〕26号)
6. 省、市及地方政府制定的土地调整宅基地申办使用相关法规政策规定。
掌握了这些土地权属争议处理的知识,在遇到相关问题时,就能更从容地应对啦!
特别声明:本文仅供交流学习,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标注来源错误或侵犯了您的权益告知,我们即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