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司法部官网、新华社、法治日报
为净化法律服务市场环境、保障群众合法权益,近期司法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专项行动,对法律咨询服务机构存在的虚假宣传、违规收费、无证经营等乱象进行严肃查处,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一、专项行动背景近年来,随着全民法治意识提升,法律咨询服务需求激增。然而,部分机构为牟利铤而走险:虚假宣传:谎称“与司法机关有合作”“100%胜诉”等误导消费者; 违规收费:巧立名目收取高额费用,服务却“缩水”甚至不兑现; 无证经营:未取得资质便开展业务,导致服务质量低劣甚至侵害消费者权益。 司法部强调,此类行为不仅扰乱市场秩序,更损害群众对法治的信任。此次行动旨在“零容忍”打击乱象,推动行业规范发展。
二、严查典型案例 根据司法部及官方媒体通报,近期已查处多起案件:案例1:虚构资质骗取信任某公司宣称“全国百家律所合作”,实际仅挂靠个别律师,且未取得合法经营许可。司法部门依法查封其经营场所,并处以20万元罚款。(来源:司法部官网)案例2:诱导签约高价合同一机构以“快速办理离婚”为噱头,收取数万元费用后拖延服务。经查,其合同存在霸王条款,已被责令退款并停业整顿。(来源:新华社)案例3:冒用律师名义揽客某咨询公司员工冒充执业律师,以“法律援助”名义招揽案件。司法部门联合公安机关对其立案调查,刑事拘留2人。(来源:《法治日报》)
三、司法部明确整治措施1. 强化资质审核:严查机构营业执照、法律服务许可证等资质,取缔“黑中介”;2. 规范收费行为:要求明码标价,严禁捆绑收费、虚假承诺;3. 建立黑名单制度:对多次违规机构纳入信用惩戒,向社会公示;4. 畅通举报渠道:通过12348热线、司法部官网等接受群众监督。司法部表示,将联合市场监管、公安等部门形成监管合力,对违法行为“露头就打”,坚决维护群众利益。
四、消费者避坑指南1. 查资质:登录司法部官网或当地司法厅(局)网站,核实机构是否具备“法律咨询服务许可证”;2. 签合同:要求书面合同,明确服务内容、费用标准及违约责任;3. 留证据: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遭遇纠纷时及时维权;4. 速举报:发现机构存在虚假宣传、乱收费等行为,立即拨打12348投诉。五、权威声音 司法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法律咨询不是法外之地,任何侵害群众权益的行为都将受到严惩。我们将持续高压监管,让群众享受阳光、透明的法律服务。”
六、结语 司法部此次雷霆行动,既是对违法机构的震慑,更是对群众关切的回应。选择法律服务机构时,请牢记“查资质、签合同、留证据”,共同维护公平正义的法治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