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律师成长同任何个体成长并成功一样,并不具有统一的模式,也不具有可复制性,但仍会有一些可以遵循、实践的共性规律。
律师职业专业性强,青年律师的成长首先体现在业务水平上。律师初入行,做业务时往往感到无所适从,要经过长时间磨炼,对案件处理才会渐渐得心应手,把握精准。
律师成长中的业务水平大体要经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看不到案件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找不到解决的方法;
第二阶段:能找到问题,但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第三阶段:能找到问题,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考虑得事无巨细,把问题解决得复杂繁琐;
第四阶段:知道每个所需解决问题涉及的知识边界和主次矛盾,解决中作到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抽丝剥茧,由繁入简,并因时、因人、因事而动。
如何能尽快达到并保持更高阶段的业务水平,具体因人而异,但律师的实践性强,做事情是最好的学习、进步方式,案件积累多了,才会有感触,有感悟。
所以,初作律师时,应珍惜所接触的每一项法律事务,全力以付。很多时候,事情的结果并不取决这次的努力,但下一次做事情能力的起点取决于这次的努力。
作为刚入行的律师,如果能不计较得失、结果,对每个咨询、每个案件都能认真对待,遇到困难不断去克服,慢慢就会发生质变,经过3 年左右时间,就会具有律师的思维和分析能力,在办理案件时独立自信,知道怎样去适用法律,在程序上了然于胸,法律关系通晓清晰。
经过量的积累,青年律师能够独立处理业务,但还不能算成熟的律师。
“法无定式”,同样一件事情,即使法律功底差别不大,100 个律师仍会有100 种具体处理方式,有的律师解决得艺术圆满,有的律师却处理得捉襟见肘、一塌糊涂。
成熟的律师会更多注重“业外”功夫。比如,很多诉讼、非诉讼案件,律师对事实理解就很困难,律师了解事实的工作量有时要占到所提供法律服务总量的30% ~50%,律师需要同别人交换信息才能有效提供法律意见,对事实不了解,就谈不上提供好的法律服务。
初做律师,往往先入为主,下车伊始,在没有充分占有、理解事实基础上去分析法律关系,出具法律意见、方案,往往会弄巧成拙。这也是律师常见和普遍的问题。
同时,法律仅调整社会关系中的法律关系,但需解决的问题确是多种社会关系的综合。从法律服务讲,法律也仅是工具,不是目的,年轻律师往往过分强调法律。
有时,凡事都从法律出发、“一根筋”,会缺少主次和全局观,会四处碰壁,适得其反。在处理法律事务中,首先要对自身职责、作用有准确的定位,对目的有清晰的判断,法律才会中规中矩,有所价值。而这些是要经过反复实践,特别要经过失败和思考,痛定思痛,做事情才会逐步接近正确、有度,才会转化为人的特质和行为,形成固有的思维和习惯。
律师成长离不开学习,学习应该是持续的、终身的。律师工作不重复是其魅力所在,但不重复意味着需要不断的学习。放弃学习或有所懈怠,就意味着放弃了成长,就失去了律师应有的气质和思维。
学习会让人保持谦虚自省,律师是一个由不知到知,再到不知的过程,夸夸其谈、什么都懂的律师,往往是从业时间不长的律师。执业时间长的老律师反而谨慎话少。什么时候能说、敢说自己不懂,说明对自己、对别人、对事情有了更多的了解。这是一个律师自信、成熟的标志。
为了助力律师提高办案效率,打好基本功,夯实和拓宽脚下的路,做一个有知识、有文化、有修养、有底线的“四有法律人”——